发布时间:2014-08-01

研究院荣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14]34号),研究院成果“大工程实践驱动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四元耦合”创新培养模式”(乐云,李永奎,何清华,马国丰,陆云波,施骞)荣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教学成果奖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此次评选同济大学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4年评选一次。目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已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项奖励并列的国家级奖励。
    成果简介:
 同济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等次
20年磨一剑——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国强,沈祖炎,赵琦,邱洪兴,何若全,陈以一,孙伟民,何志方,何敏娟,赵宪忠,邹超英
一等奖
大工程实践驱动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四元耦合”创新培养模式
同济大学
乐云,李永奎,何清华,马国丰,陆云波,施骞
二等奖
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同济大学
沈祖炎,胡展飞,雷星晖,陈以一,陈峥,何敏娟,邓慧萍,黄宏伟,黄道凤,廖振良,李国强,毕家驹,邱伯驺,王佐民,郭大津
二等奖
创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物理数字教学平台实施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
同济大学
顾牡,王祖源,吴天刚,倪忠强,刘海兰,宋志怀,武荷岚,赵敏
二等奖


    大工程是一类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具有深刻影响的国家战略工程,具有投资大、影响大、风险大、技术和管理复杂等特征。随着工程日趋巨型化和复杂化,能应对这一挑战的工程管理精英人才极其匮乏。和传统工程管理人才不同的是,工程管理精英人才更强调复杂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化等综合能力,需要集成培养要素的系统性保障。但传统培养模式存在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轨、实践型师资缺乏、课程和教材滞后、国际认可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和培养需求存在巨大矛盾,亟需进行系统性创新。

    成果围绕如何培养工程管理精英人才的关键问题,结合同济大学的工科背景,秉承本专业历史积淀,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同济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工程实践的综合驱动优势,以满足工程管理精英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工程服务、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四元耦合”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更强调培养要素的整体性、交互性和联动性,更符合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
    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资源共享课程3门,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并获得EQUIS、AMBA、RICS、CIOB、IPMA、PMI、ICCPM等多项国际认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受到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及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等国内外权威组织的高度评价与认可,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和示范。